檢驗修行進展一:嗔心

嗔心主要屬於情緒控制和情緒穩定性的範疇,與我們自身的自我覺察,情緒調節能力和應對壓力的方式密切相關。嗔心的大小是檢驗修行進展的一個最簡單直接的參考標準。

嗔心常常來源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不滿的情緒,工作學習中遇到挫折,或者是與他人發生摩擦時導致的不快,激動,敵視甚至暴力行為。嗔心不僅傷害別人,更傷害自身,讓我們迷失,失去內心的寧靜和慈悲。

《華嚴經》中有一句:“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”。不要害怕起嗔心,既然是門,能打開,那麼就一定有辦法關閉。修行的路上,誰也不是神,哪能沒有習氣?重要的是有進步,能覺察,能及時採取措施,調節好自己的情緒。

《寒山子詩》中有一句:“嗔是心中火,能烧功德林。欲行菩萨道,忍辱护真心”。修行的路上,我們要告誡自己,不要起嗔心。嗔恨是來自心中的怒火邪火,能燒毀修行路上積累下來的功德。可萬一發生了這樣的事情,也是對修行人的考驗,冷靜下來後,我們要坦然以對,進行補救和災後重建工作,繼續堅持修行,讓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。

在修行的過程中,我們要經常觀察自身,這段時間是否起嗔心了?以前經常發脾氣,最近脾氣有沒有變小?以前經常對某人不滿,現在能不能放下成見了呢?如果有進展,有心人會發現,自己發脾氣的頻率降低了,或者在即將崩潰的邊緣,及時的發現即將墜崖的自己,並慢慢的將自己拉回來。只要有類型的情形,那麼說明你的修行開始有了進展,要堅持下去。

戒嗔